张志刚:认清新形势、构建新格局、实现新发展|论坛实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支撑起经济产业体系,也方便了消费者。物流与互联网的结合,带来了线下和线上的繁荣。物流业不仅给地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带动了一方经济,而且在创建双循环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原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应邀出席第五届不动产资管创新峰会,并发表了主旨为《认清新形势、构建新格局、实现新发展》的演讲。他认为,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与我国商贸流通工作深度地融合,用数字经济推动新的消费,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必将进一步地发挥,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也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核心观点 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 发展环境、企业活力、就业增长与收入水平,存在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 服务业实际上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生产和流通效率的一个产业。 以下是演讲全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明确地指出,消费是国民经济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特朗普当政以来,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加上今年疫情的出现,使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更加复杂严峻。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了《中发[2018]32号文件》,公开发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 直面更加复杂的未来,面向未来的发展,中共中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环境、条件变化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深层次的变革。 时代呼唤我们要认清新形势,挖掘新的动能,探索新的路径,实现新的发展。要想挖掘新的动能,必须充分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强劲的消费催生和孕育了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流通产业。 流通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国流通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第一,我国流通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回首往事,40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真理标准的讨论,拉开了中国解放思想的大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定,为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的市场与全球接轨。 从2010年起,中国经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进入了更加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40多年来,我国广大的商业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筚路蓝缕,使我国传统的以商业为代表的流通产业,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2019年,我国的全社会的销售品零售总额超过了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978年的总额是1559亿元,也就是说去年的数据相当于1978年的264倍。这也意味着这个覆盖全民、伴随每个人终生的流通产业已经成为直接关乎民生的国家大事,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加牢固,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逐步确立,市场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开放型内外贸结合的现代流通体制框架全面地建立,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统一开放、城乡一体、便捷高效的发展格局。当前,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历史上对投资、进出口拉动经济的严重依赖。 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变潜力为动力 第二,正视我们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变潜力为动力。 改革开放再出发要以我们存在的问题,未来要实现的目标和结果为导向,特别是我们要正视发展中的差距和不足,努力把消费的潜力变成发展的新动能。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差距,我国最终消费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去年的贡献率是57.8%,与世界发展国家的70%—80%的比例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第二个差距,影响消费能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我们自己比,进步快,但与发达国家横向进行比较,差距大。去年,我国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同比增长8.9%。十四五规划建议已经明确地提出,今后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目前,我们消费市场的总量已经与美国相当,准确地说,用西方购买力评价的方式计算,早在五、六年以前,我们已经和美国相差无几了,但是用我国的统计方法计算,我国现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至今和美国相当。 然而,中国有十四亿人口,美国人口总数是三亿两千万,按人均消费水平计算,中国相当于美国的4.5分之1到5分之1,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还有很大的空间。 发展的环境影响企业的活力,企业的活力影响就业的增长,就业增长影响收入的水平,收入水平影响消费能力,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个差距是城乡人均消费支出差距大,去年,城镇居民人民消费指出28063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城市人均消费水平是农村的2倍多,我国城市和农村消费都有很大的潜力。 第四个差距是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去年,我国人均服务型的消费支出之只有9886元,同比增长了12.6%,占居民人均消费指出的比重为45.9%。经济学上有一个术语叫“恩格尔系数”,反映了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去年是28.2%,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当然,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占总支出比例越低代表着“恩格尔系数”越低,越是发达的国家“恩格尔系数”占比越低,其逐渐降低的过程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和经济体经济发展和世界进步的水平,那么,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代表了我们去年又有新的进步。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领域消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五个差距是消费环境需要继续改善。消费环境与投资环境密切相关,中国由前年的48名提高到去年的31名,一年时间提高了17名,说明我国“放管服改革”收到了成效,但是潜力仍然很大。 举个例子,我国现在有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是2亿5400万,占总人口的比例18.1%。今年重阳节中央电视公开披露,中国的老人大约有2亿人左右从来没有上过网,数字鸿沟影响着数字消费。 第六个差距——公共消费还有提升的空间。公共消费是全社会最终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挖动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可靠保障,目前发达国家公共消费的比重要高于发展中国家。 再举个例子,欧元区公共消费比例20.6%,经合组织国家为17.7%,中国是14.7%。这也反映出我们在医疗、健康、文化、养老等等社会公共消费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十三五时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可以说现在已经胜利在望,在这个期间又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了6000万。 去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就是服务业占53.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这些都是扩大消费的巨大源泉。 现在,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万亿元,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跃上新的大台阶。继续增强我们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更加重视就业是促进消费的第一民生,这一切为我国的消费潜力转变为发展的新动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前景展望 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注意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强调的生产环节,产生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论述已经在现实世界中扩大到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领域研究。服务产生的增加值在发达的国家已居于第一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这些理论突破正在指导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实践。 过去,我国几乎是用生产力代替了一切,生产效率就是生产力,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开会明确指出,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特别是互联网、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些趋势的推进使我们的流通效率大大提高。过去所谓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前三流”都已经完全能在互联网上进行,只有物流在实际生活中还以实体的形态存在。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我国商贸流通领域将会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进一步扩大内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采取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商务部部长钟山在前一阵接待人民日报记者时提到,“我们今后要提升城市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增加数字消费,同时我们还要倡导品质消费。” 以数字消费为例,可以说现在的发展在快速推动互联网数字智能技术与各类消费业态升值融合。发展服务消费,以优客工场为例,优客工场基本上从事现代服务业,从不动产空间的利用、人员的提供、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有法律的支援等等,目前已经在57个城市、300多个社区,以现代服务业的方式在发展,维持五年,基本持平,而且前景广阔。这也再一次证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倡服务消费对我们很有意义。 大家注意到,当我们谈到美国农业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它占比1%,2%,现在的农业占比很低了,可实际上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其中为农业服务的比例占到了14%。由此可见,服务业实际上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生产和流通效率的一个产业。 改革开放丰富的时间,科学理论成长的沃土,可以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方式,来描述如今的这个时代: 这是一个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并存的时代;这是一个十四亿中国人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永远告别绝对贫困、创造人类发展史上新奇迹的时代;这是一个电子计算机大范围普及,仍然有两亿的中国老人尚未跨越数字鸿沟,而量子科技已经向我们走来的时代;这是一个马克思论述过的“再生产循环理论”已经超越了生产和生活,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时代;这是一个流动效率与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服务业增加值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财富主要构成的时代;这是一个发达经济体、产业空心化、经济金融化,已经逝去的两代人、制造业千呼万唤回不去的时代;这是一个仍然需要向西方经济学学习,但是东方特色的经济学已经悄然兴起的时代! 实践一再证明,真理的探索永无止境,坚持加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步伐,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举行明确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的愿景目标。这是我国迈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气势恢弘的画卷和高远务实的蓝图。 规划建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确立了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空前的历史地位。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独立落实报告的精神,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与我国商贸流通工作深度地融合,用数字经济推动新的消费,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必将进一步地发挥,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也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根据张志刚在第五届不动产资管创新峰会演讲整理。 |
|